「無感」與「有感」兩詞越來越常見,
卻令人覺得有點過度濫用了。
愚見以為,
動輒以這樣的詞彙去形容或評斷議題,
既不恰當又有失公允,
因為感覺虛無飄渺又因人而異,
是相當主觀的東西。
舉例而言,
事前預防比事後修正要重要的多,
因為前者是防患於未然,
後者卻是傷害已造成再行補救,
然而,
預防得宜而未發生的事,
自然會讓人們「無感」;
而事後修正由於已經發生,
反而容易使人「有感」。
再換個層面來看,
大部分人都有自己關注的方向,
除此之外的人事物,
即便發生也常恍若無覺,
而在改變習慣時卻往往伴隨陣痛,
那麼,
究竟是自己「麻木」抑或確實「無感」?
到底是「抗拒改變」還是真的「有感」?
由此可見,
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看來,
可能有許多差異,
只是對這兩個詞的濫用,
愚者倒真的是「有感」了。
0 留言:
張貼留言